全國火星任務競賽結合台灣科學節,定11月11日在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登場,吸引高中生和大專生同台競賽,今年超過50支隊伍參與。主辦單位東海大學理工及國際學院各科系更展現科學能量,打造降落後的火星生存主題,有碳中和火星屋、離子引擎等科普展示,東海管理學院還推出火星版無人販賣機,讓火星生活更具想像力。
火星科展為台灣唯一利用科學方法解決火星生存問題的競賽,學生除提出基礎科學理論,也要在現場展演與評審及民眾互動,活動更包括無人車避障賽和火星車降落賽,各路好手齊聚科博館,進行火星任務競賽激烈較勁,也為台灣科學節帶來一波緊張刺激的科學熱潮。東海大學理學院院長黃皇男表示,今年無人車避障賽提高難度加入了不同坡度,考驗選手的無人車硬體設定以及編碼能力,而廣受歡迎的降落比賽,今年更是模擬火星車實際降落的場域限制與過程,參賽學生必須設計出精準的降落設備,讓火星車由無人機從40公尺高空投射艙釋放降落,並透過數位傳感器判讀火星車姿態進行評比,成為今年全國火星任務競賽暨台灣科學節的重頭戲。
黃皇男指出,除了全國競賽,主辦單位東海大學於科博館展出為期兩周的官方展示,由理工及國際學院各科系展現科學能量,打造降落之後的火星生存主題,有碳中和火星屋、離子引擎、火星元素化學分析,火星環境能源利用等科普展示,讓科博館參觀民眾有更多火星科學應用的體驗,同時,東海管理學院也推出火星版無人販賣機,讓火星生活更具想像力。
東海大學表示,火星官方展示整合東海各院系所專業理論,讓參觀民眾體驗高等教育在不同跨專業領域的應用能量,火星任務競賽除了帶動熱門太空議題外,在解決火星生存問題的同時,更是積極面對地球環境氣候變遷所帶來的生存威脅,啟發學生有更多想像空間,更為台灣未來的科學應用投入更多知識量能與創新的可能。(寇世菁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