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地方慈科大原民週來了 唯一可穿族服上學日

慈科大原民週來了 唯一可穿族服上學日

慈濟科技大學規定師生必須穿著制服上課,但唯一可以不必穿制服,只有每年一次的「原住民族文化週」。今年慈科大原民週以卑南族文化為主題,學生們設計一系列闖關活動,讓師生都能快速認識卑南族文化。

「inabayan」你好!「semangalan」謝謝!這些是慈科大原住民族文化週活動,以卑南族為主題所設計的闖關活動關卡之一,就是讓參與者認識卑南族的招呼語。原住民族學生資源中心專案助理游翊(太魯閣族)表示,慈科大有3,000多名學生,光是原住民學生就多達753人,涵蓋13個族群。其中,阿美族多達320人,人數居冠,相較之下,卑南族僅14人。

推廣卑南族文化時,聽到原民大會舞歌曲,同學立即聞歌起舞。(圖:梁國榮攝)
推廣卑南族文化時,聽到原民大會舞歌曲,同學立即聞歌起舞。(圖:梁國榮攝)

不過活動主題並非以人數考量,而是每個族群都會輪流在活動當中呈現。現場除了招呼語,也從卑南族節慶慶典到體驗編織花環、品嚐Abay(阿粨)等,讓學生體驗卑南族文化的特色。舉例來說,卑南族13到18歲少年的成年禮,是以自製的弓箭和矛,刺殺用草編的假猴子,藉此訓練膽識,又稱為「猴祭」。經營管理系四年級學生陳姿彤(馬來西亞籍)印象中,馬來西亞華人的成年禮,就是長輩送金項鍊給孩子表達祝福,兩者差異很大!

Abay(阿粨)是卑南族傳統美食,雖然是素食依然美味,同學爭相闖關換美食。(圖:梁國榮攝)
Abay(阿粨)是卑南族傳統美食,雖然是素食依然美味,同學爭相闖關換美食。(圖:梁國榮攝)

慈科大說,趁著原民週,特地開放原住民族學生穿著族服上課,不但時不時聽到鈴鐺的響聲,也瞬間成為眾人的目光焦點。護理科二年級學生鄭淇瑄(卑南族)解釋,綁在臀部的鈴鐺,不只是裝飾而已,而是為了在跳舞時,增加律動感。護理科二年級學生王芷萍(阿美族)則說,卑南族和阿美族一樣是母系社會,男方結婚後都要住到女方家裡。護理科二年級學生曾宇婕(太魯閣族)表示,太魯閣族服裝多以白色為主,搭配多變的菱形花紋;卑南族的服飾色彩鮮豔,以紅、黃、綠,再夾雜黑、白凸顯多層次的菱形紋路,並搭配細緻的十字繡花形紋,讓人看了一眼難忘!(梁國榮報導)

相關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