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股今天(16日)雖然一度翻黑震盪,但多頭力守萬7大關,指數上漲42點以1萬7171點成收,成交量2845億元,外資持續敲進195億元是盤勢收紅關鍵。大盤經過8至10月的修正展開反彈,統計本波反攻以中小型股表現最活躍,基金規模變化方面,台股中小型基金近3個月扣款金額大增18.07%,不少投資人低檔勇敢加碼。
台股連日來的反彈,一掃先前下跌的陰霾,且本波的上漲不只權值股有所表現,漲幅落後的族群以及中小型股也積極演出。根據統計,8、9、10月大盤一路連跌,盡吐先前AI股狂飆的漲幅。加權股價指數累計跌幅達到6.5%,OTC指數下跌4.36%。10月大盤已跌至5月的起漲點,伴隨美債殖利率暴衝危機暫時解除、市場情緒轉向樂觀,以及時序進入年底,企業財報陸續公布,行情反轉向上。
投信投顧公會最新公布的10月投信基金統計顯示,與7月底相比,10月全體台股基金單月定期定額扣款金額逆勢成長9.74%至15.4億,台股中小型基金近3個月扣款金額增加18.07%,大約是台股基金的雙倍增幅。顯示長線投資人看好台股中小型基金的爆發力。其中7檔台股中小型基金10月定期定額扣款金額,明顯較7月底成長。
統一投信基金經理人陳之硯認為,市場焦點已重新回到基本面,預期美國明年經濟有望軟著陸,台灣景氣開始回升,台股企業獲利重回成長軌道,再者,歷史經驗也顯示,年底至隔年第一季通常是中小型股主場,表現多優於權值股。
觀察企業基本面,陳之硯認為IP、ASIC、AI、伺服器及網通,後市展望理想。原因是AI應用漸漸普及,演算法的算力提升會增加GPU需求,有利7奈米以下晶圓先進製程與先進封裝發展,相關供應鏈會受惠。再者,AI伺服器陸續出貨,高單價優勢將使供應鏈企業營收跳升,傳統伺服器經過三個季度的庫存調整,目前也開始有拉貨動能。(張佳琪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