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財經10月外銷訂單連14黑 經濟部:「3理由」11月應可翻紅

10月外銷訂單連14黑 經濟部:「3理由」11月應可翻紅

經濟部統計處今天(20日)公布10月外銷訂單金額為528.7億美元,年減4.6%,連續14個月負成長。主要是受到全球終端需求持續低迷,以及產業去化庫存的影響。經濟部預估11月外銷訂單可望重回正成長,約為年增1.7%至5.7%之間,12月是否能延續正成長態勢則待觀察。

10月外銷訂單528.7億美元年減4.6%,各貨品別方面,終端電子產品需求持續疲弱、供應鏈調整庫存,資訊通信產品及電子產品分別年減5.2%及0.3%。光學器材因電視面板價格高於去年同期,年增13.8%。傳統貨品因業者縮減設備投資支出,且海外同業產能增加、部分產品價格低於去年同月,因此,機械、化學品、塑橡膠製品及基本金屬,分別年減12.8%、11.5%、6.9%及5.4%。

統計處處長黃于玲指出,10月外銷訂單表現主要受到通膨及升息效應影響,全球經濟成長趨緩,終端需求低迷,產業也持續去化庫存。11月年增率有機會轉為正成長,她分析有3大原因對11月外銷訂單帶來助益。一是AI需求殷切,支撐訂單的成長;二是產業庫存去化漸有成效,儘管各產業去化庫存的速度與金額大小、規模不一,但是庫存漸步去化後自然有回補庫存需求出現,會挹注訂單成長。第三點是基期因素,去年同期有中國大陸風控因素,比較基期較低。統計處推估11月外銷訂單的規模約為510至530億美元,年增1.7%至5.7%。

12月能否延續11月正成長態勢,黃于玲表示還需要觀察。她說明,AI與庫存去化是正向因素,但是過去整個年度因疫後廠商下單節奏已異於往常,且目前全球需求回復情形不明朗,廠商多以急單因應,以觀察需求恢復狀況,現階段廠商下單節奏也有異於以往。黃于玲認為,未來幾個月外銷訂單會因為短期不確定因素以及廠商下單節奏偏離以往季節,出現上下波動情形;長期而言,訂單逐漸回溫的趨勢不變。(張佳琪報導)

 

相關報導